深圳人才网>>深圳资讯>>深圳资讯
牢记嘱托这五年|深圳着力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1655次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2日

5年来,在深圳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改革计划里,都有一本分量很重的“民生账”。加快补齐短板,促进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深圳在追求发展的速度、锐度之后,更加注重城市发展的宽度、厚度和“暖”度,努力在共建共享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圳为各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图为深圳人才公园。资料照片

原标题:

民心所望 工作所向

深圳着力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圳新闻网讯 5年前的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罗湖区南湖街道渔民村社区57岁的居民邓伟雄家里,听他讲述了自家生活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高兴地说:“这是历史性的跨越!看到你们生活过得好,我非常高兴!希望你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跨越5年的思想一脉相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当然也是深圳新时期检验城市发展成就的新标准。

城市“创富”,是为了让市民“增福”。5年来,在深圳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改革计划里,都有一本分量很重的“民生账”。加快补齐短板,促进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深圳在追求发展的速度、锐度之后,更加注重城市发展的宽度、厚度和“暖”度,努力在共建共享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大气治理“持久战”让市民自豪晒蓝天

持续多年、久久为功,经历大气治理“持久战”之后,深圳大气质量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全面达标并不断改善。昔日,深圳一年一半以上时间曾处于灰霾笼罩之下;如今,“深圳蓝”隔三差五就引爆朋友圈,成为深圳新“名片”。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全年PM2.5平均浓度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达到27微克/立方米,持续处于国内特大以上城市最低水平。深圳仍没有就此满足,力争到2022年左右,实现PM2.5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的新目标,达到国际一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能有效治理大气,深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坚持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科学制定行业减排路线图、大力治理重点行业污染、大量投入财政资金补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治污政策和措施分不开。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全面系统地治理大气污染,不惜牺牲部分经济利益,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市民创造绿色福利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大气质量提升“40条”,控制机动车污染,加快提升新车和燃油标准,促进黄标车提前淘汰,2015年实现了黄标车的全淘汰和全禁行。注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行业累计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3850辆,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示范城市。今年计划实现公交行业全面电动化。

深圳还对工业VOCs排放源、高污染锅炉、城市扬尘、非道路移动源等污染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将责任分解落实到14个市直部门和各区政府。政府的高度重视,带动和促进了全社会环保意识和理念的提升。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将“蓝天工程”作为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计划3年内投入135.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船舶、新能源车推广等大气环境治理和科研监测能力建设等。其中政府投资35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00.3亿元。

市委书记担任“总河长”促进河长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气治理取得阶段性效果后,深圳再把环境治理重点对准“水”,制定深圳“水四十条”,全力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重拾优美的水环境,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十二五”时期,深圳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3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2435公里,目前共有污水处理厂32座,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519.5万吨/日。与2010年相比,2016年深圳主要河流污染物浓度及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茅洲河等五大河流水质改善幅度在50%以上。特别是2016年,全年共安排治水提质项目461个,完成投资111.04亿元,约是整个“十二五”期间水环境治理投入的60%。根据2017治水工作的目标,今年深圳河道综合整治开工数达到100条以上,完成整治119公里,全面完成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随着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全面推进,多条河流的水质逐渐告别“黑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也成为市民的亲水休闲放松好去处。

今年8月7日,深圳召开的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了坚持铁腕治污,强力推进治水提质攻坚战,要求全市各区(新区)各相关部门一把手扛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各级河长、段长切实发挥作用,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项整改任务。深圳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并且公布了310条河流河长名单,由市委书记担任深圳市总河长,最终还将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全覆盖,强化督查督办,层层传导压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河流管理,确保每条河流都有人管、有人跟,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加快补短板

教育和医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深圳的两大“短板”。近年来,深圳补短板惠民生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供给。2016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2380.3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32.3%、33.7%。

深圳市委市政府把高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办高校与引进办学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加快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通过高等教育开放发展,深圳加大名校引进的力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国内名校签约建设深圳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开始招生,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建设加快,深圳技术大学等多座职业教育高校启动筹建。深圳通过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把发展重点更多放在体制创新、绩效评估、规范办学等方面,确保新建高校办出高水平,促进深圳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整体提升。

医疗方面,深圳以“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为主线,着力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卫生综合监管“五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特别是从2014年启动的“三名工程”,面向全球引进名医、名医院、名诊所以提高深圳医疗水平,截至目前,已引进173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包括国内两院院士团队39个、国(境)外院士团队8个、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团队,建成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今年深圳还重点推动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学科技创新、医疗高地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实施11项健康深圳行动计划,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打造健康深圳,开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新局,全面提升市民健康素质。

成立人才安居集团筹建保障住房

住房是民生之要。“十二五”期间,深圳新增安排保障性住房24万套,发放人才住房补贴19.7亿元。2016年,深圳新开工及筹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6.2万套、竣工5.1万套、供应4.2万套,均为上年的2倍以上;新引进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2017年,深圳计划新开工和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供应4.5万套。

人才安居政策让更多来深工作的人才得到了实惠。为进一步缓解人才住房困难、改善人才居住条件、增强人才吸引力,深圳制定了人才安居“新政”——《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人才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力度前所未有,初步构建并形成了多渠道筹集建设人才住房的体制机制。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市人才安居集团,专门从事人才安居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打造人才安居房投融资、建设和收购平台。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要达到40万套,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也超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工的商品房数量(35.7万套),40万套住房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30万套。

规划建设10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网

2016年6月,随着深圳地铁1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深圳地铁运营线路达到8条,运营里程285公里。2017年是深圳轨道交通6、8、10号线及2、3、4、5、6、9号延长线建设的关键年,也是轨道交通四期建设项目的启动年,最多有17条(段)线路同步施工。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深圳将全面建成11条完整线路、总里程约42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深圳正按照1000公里以上的总规模目标重新梳理和编制深圳市轨道交通远景网规划,其中四期规划方案确定了18条线路、491公里的轨道网络规模。

以地铁交通网为代表,深圳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快完善:2016年,深圳对外战略通道进一步打通,新开通国际航线12条,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赣深客专开工,深中通道、外环高速等加快建设。道路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南坪快速三期、坪盐通道、坂银通道等建设有序推进,春风隧道、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等启动,41条断头路打通,15个原二线关口交通改善项目完工。427条定制化巴士线路和46条社区微巴线路开通。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光纤入户率由43%提高至80%。东进战略启动实施,出台五年行动方案,计划安排35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65万亿元,横坪公路改造等51个先行项目开工建设。

打造“公园之城”提升城市宜居度

公园展示着一座城市的“颜值”,衡量出一座城市的宜居度。2012年,深圳制定《深圳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提升行动,构建“四带六廊”自然生态安全体系,完善绿化生态系统。如今,深圳已“坐拥”921个公园,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8平方米,公园数量和面积都居全国前列,绿道网总长达到2400公里,实现了人居环境质量的跃升。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大小梅沙、人才公园……大大小小的公园串起深圳的海岸线,公园与公园之间通过绿廊、绿带和绿道串联,形成深圳城市生态的主要脉络。据《深圳市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0)》,到2020年,深圳公园总量将达到1000个以上,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千园之城”。

深圳是一座“花园城市”,更是一座“森林城市”。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上,深圳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不遗余力推进地带性植物在城市绿地的广泛应用。2016年,深圳提出“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先后出台《深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和《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预计到2020年,深圳全市市域绿化覆盖率达到50%。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深圳人徜徉在“深圳绿”中,无处不感受到生态文明的细节。

马上就办啃下一堆民生“硬骨头”

从2016年的“城市管理治理年”,到2017年的“城市质量提升年”,深圳对攻克城市管理治理“顽疾”的决心愈发坚定,措施更加深化。市委市政府冲着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冲着成因最复杂的问题,迎难而上,推出了治水、查违、交通、公共安全、基层治理五大专项治理,每一项,都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

在筑牢城市安全基础的过程中,深圳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独立设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设立150亿元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资金、建立3320人的监督检查员队伍、健全57个专项应急预案等,试图通过更专业的力量、更大的投入、更科学的制度,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预判和防控,提升城市安全层级。

面对违法建筑这个深圳发展最大的“毒瘤”,深圳去年出台严查严控违法建设的“1+2”文件,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严格的区党政一把手考核问责制,全年累计拆除消化违建约1100万平方米,实现违建增量“零增长”、存量“负增长”。

为加强基层建设,夯实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5年年底,深圳市委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通过制度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社区党委书记和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待遇问题,为基层社区“减负”,让社区能够专心致志为人民服务。今年,深圳将重点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市民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方向和重点,更好地服务市民。(深圳商报记者 崔霞)

 

(信息收集:深圳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俊才网® 版权所有
深圳人才网专注深圳人才,服务深圳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深圳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